10月15日上午九点,学院“王丽萍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一项重要的协议签署仪式正在进行中,学院院长张卫、社科系主任、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王丽萍与马兰、李真两位年轻教师共同签署了加拿大pc入口官方网站“以老带新”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人才培养协议书,组织人事处处长曹振宏主持签约仪式。

签约仪式后,组织人事处处长曹振宏又组织所有参与人员进行了座谈。他首先介绍了学院“以老带新”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表示这也是学院年轻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同时对签署协议的双方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老教师认真履行协议的有关承诺,发挥真正意义上的传帮带作用,切实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践行好高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接下来王丽萍老师阐述了签署“师带徒”协议的初衷。其一是源于2021年学院思政课教学能力大赛的触动。为解决学院思政课教师短缺问题,学院在稳定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但优质思政教师资源仍然有限,直接影响学生的获得感和听课质量,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王丽萍老师感慨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优质思政课教师资源,这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目标!其二是源于“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的职责要求,即培养、培训青年教师。作为工作室负责人,要负责制定年轻教师培养计划,并实施全过程的指导。其三是出于对兼职思政课教师负责的考虑。与专职教师相比,兼职教师鲜有机会参与各类培训,对于有志于思政课教学的年轻教师定会面临本领恐慌的困惑,直接影响讲课质量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王丽萍老师认为自己有义务让他们在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有收获、有启发,帮助他们进步、成长。其四是兑现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承诺。作为教学第一党支部书记,通过开展谈心谈话、进行工作调研,了解到许多兼职思政课教师有强烈提高业务素质的愿望,便将“助力年轻教师的成长”确定为支部层面为民办实事任务之一,签署协议,以兑现承诺。而最后一点,是出于王丽萍老师的良好心愿。王丽萍老师在30余年的教师生涯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直希望有机会借助学院名师工作室平台,将自己总结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更好地助力学院的发展。也可以说,这是王丽萍老师签署这份协议的一个重要初衷,充分表达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岗位责任心,表达了一名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和对职业生涯的深深眷恋与浓浓情怀。
座谈中,两位年轻教师也分别作了表态发言。马兰老师表示,非常感谢学院能够给予青年教师这么好的机会,搭建这样一个好的平台,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王丽萍老师的信任、支持、关心和帮助,能够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人生的关键时期扣好第一粒扣子,是一件特别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今后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在短时期内尽快进步成长,不辜负各位领导、老师的信任。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讲授好思政课,既可以弥补在做学生工作时理论方面的不足,又可以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不断践行理论,两个工作互为支撑,互相助益。李真老师表示,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自己来到学院上的第一堂党课就被王丽萍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深深吸引,很有触动。作为兼职思政课教师,自己很热爱这份工作,但既有本领的恐慌,也有手段方法上的困惑,个人摸索毕竟很难,一直期待有一个平台,迫切需要有专人指导,以便更好地胜任此项工作,促使自己尽快进步成长。今天终于梦想成真了,感谢学院对年轻教师的关怀,感谢学院给年轻教师搭建的平台。表示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继续努力,尽快成长,践行学院“用心为师学技做人”的校训,为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尽自己一臂之力。
最后,学院院长张卫做了总结发言。张院长用三个“感谢”表达了对思政工作的理解、关心与支持。感谢王丽萍老师拥有的情怀,通过传帮带将自己的经验无私传授,助力年轻教师的成长,助力学院的发展;感谢年轻教师,有勇气从事思政课教学。张院长指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难度极大,思政课教学也非常不易,学院要好好保护年轻教师的这份热情;感谢组织人事处曹处长的不懈努力,一直以来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关注年轻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并做了许多默默无闻的工作,最终促成协议的签署。希望签署协议的双方共同努力,履行好以老带新的目标任务与职责,切实促进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

签署一纸协议,了却各方心愿!“以老带新”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人才培养协议书的签署,标志着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思政课兼职教师培养计划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