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教职工| 校友| 访客
NEWS
钢职要闻
钢职要闻
鲜活又“走心” “行走的思政课”上到了秦长城
发布时间:2024-06-12 08:29:19 点击数量: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万里长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奇观。6月7日,加拿大pc入口官方网站师生与稀土高新区教育局所属的中小学师生将“思政课”上到了固阳秦长城。


听,了解长城悠久之历史


1B6B5

在秦长城文化展厅,长城研学专家方金良围绕秦长城的历史、修建方法和功能布局等内容进行了专业的讲解,师生们则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图片,掌握有关长城建筑的知识,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建筑长城的艰辛,学习中国传统礼仪、历史文化和军事知识,增强团队意识和爱我中华、护我长城的爱国主义精神。在VR展厅,大家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体验了长城的壮丽景色,对长城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登,感受长城历史之厚重



站在色尔腾山的秦长城遗址上眺望,群山巍峨,起伏曲折,城障壮观,气势磅礴。脚下的长城沿山势修建,宛若一条游龙蜿蜒于群山之中。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七年后,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秦长城,横贯于包头市固阳县中部,在96公里的长度上,每隔0.5公里修建一座烽燧共建173座;每隔12公里修建一座障城共建5座。从而形成了以长城墙体为主脉,烽燧亭障城塞为前哨,郡县布防为后盾的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如此密集的防御工事不仅向世人展示了秦长城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2200多年以来建筑技术、防御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对中国长城历史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演,破译烽火传递之“密码”



师生共同体验烽火传递,破译烽火“密码”。烽火台古称"烽燧",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发明,烽火传递军情它能大大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在时间即生命的疆场占得先机。然而对于军事行动而言,只是知道敌人来或没来,意义并不大。军事统帅还需要知道敌人的数量规模、进攻方向等信息,才能作出有针对性的部署。要准确传递如此复杂的信息,仅仅把火点燃是不够的。古人于是巧妙地设计了一套可以表达复杂信息的烽火"密码"。通过师生实战演习,大家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烽火台的作用,也联想到了我们国家现代国防建设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此次学院与高新区教育局开展的大中小学实践研学活动以大中小学生课本中的“长城”为基础,以现实“长城”为载体,在实践中感受长城文化,领悟北疆文化,弘扬长城精神,锻造了坚强意志和精神品质,增强了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形势下,加拿大pc入口官方网站也将继续坚持守正与创新,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围绕打造特色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开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局面。

关闭